close



作者的序寫得實在深得我心。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I0028/259912/web/index.html (序文可以看這連結)
序裡提到當閱讀同一個人的作品時,要留意重複出現的主題(印象中在電影理論中叫「母題」)。這些東西往往都是作者最在意的東西。
我試著分析「不死鳥」這部作品的母題,裡面重複著的是家庭,特別是兄弟姊妹之間的愛恨情仇。
要分析起來至少是四個門派家族,裡面的成員有非常多種兄弟兄妹姊妹的情感關係的組合。而這些組合配對的人們,彼此動機往往是愛,可是常又互相傷害,或者就結果論都是傷害。(不爆雷,而且也不是要做論文,就不列舉,但細算真的很多組合。定是有心才寫得出來寫得有感。)
先說點批評,不死鳥的故事,最大的缺點,惡毒點推到極限來說,就是柯南的缺點:鼻屎大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可是我讀完後也想了一下,至少以我一個拙於編故事的人來說,我也想不到要怎樣用更合理更世俗的解決衝突,又能夠帶出這麼多組手足關係的慨歎情感。
我想作者也是有自覺的,所以在序裡也特別解釋了。
兩難,要寫好故事有時就無法說得太多,要一本書內盡情說夠,故事就難免破綻很多。
這讓我想到馬奎斯說,年輕時寫的小說好像要在第一本書裡就把所有的事說完一樣。我想這是年輕作品(不一定是指作者真實年紀,而是創作生命上的年輕)幾乎都會犯的通病。
可是這是美好的病,有些作品是不會犯這樣病的,那些沒有企圖投入某些真心,企圖想說出某些真話的小說,是不會有這樣的病的。
就看這點,這書在我心中就有很高評價,真心推薦這本書。(雖然我的推薦應該沒啥用吧,但話總是要說。)

另外,我要稍微爆雷講一下,書裡面有個爛好人,最後被弄死了,雖然算是求仁得仁,死得悲壯讓人心碎不已。
但傳統武俠小說裡,好人通常會有點好報,當然像某巨俠之類手下人物都是便當龍套這類就不論,通常好人都不會死,最好還會有點後福。或至少像金庸,連壞人往往都捨不得弄死,因為要寫好一個壞人很難,弄死了豈不更累自己。
可是這個濫好人在書中死了。其實這是有點嚇到我的。

我在想這真是某種時代差異嗎?某種程度說來其實種進步,小說脫離了傳統的道德圓夢包袱。
但問題是其實也不是非寫死不可。
我在思索趙晨光小說時就有些感覺,新一代的這些小女生武俠作家,展現的是一套和傳統不太一樣的價值觀。
像這樣把好人角色弄死的作法,我有點想到是不是受霹靂布袋戲影響。
扯出去說一下布袋戲,霹靂布袋戲裡的角色是不會老死的,所以唯一的退場方式就是被殺死(這點頗為像野生叢林,動物很少活到老死的,通常在老到死以前就會被生存競爭給先殺死)。所以退場身段是很重要的,角色要將價值極大化,如何死得悲壯,如何死得淒美,是考量的地方,而不是會不會死。(資本主義故事的悲哀:連死亡都該是有價值的。)
當然應該也不是直接受布袋戲影響,我覺得也或許是某些整體世代對於死亡的想像。

昆德拉在某書中(還是很多書中)都喜歡提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想法不同(雖然老人都年輕過)。死亡還沒有很逼近年輕人,所以年輕人對死亡的想像往往是浪漫的美好的。
只是我還是在想,是不是真的非死不可。

蹠狗是一部帶著某些哭腔的作品(一如英雄志,雖然金庸封筆古龍逝,人間只剩一部哭哭啼啼的英雄志,卻沒多少人看過哭得更好更漂亮的蹠狗),狗子似乎非死不可,前面都哭成這樣了,狗子能逃而不能逃,似乎非一死不可。
可是不死鳥筆調其實控制得非常冷靜,更符合某種我的小說理想(沒聽陳奕迅也唱:你給我聽好,想哭就要笑……)
不死鳥其實應該是有點空間允許這個濫好人不死的。
至少我是念念不忘的這樣希望著。願祝他長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64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llb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