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我這麼感動於「刺客聶隱娘」?
奇魯
來說說我對武俠小說創作的思考。武俠小說是什麼?如果照字面講,就是有武功這個元素,有俠這個元素,再來它體裁是小說。再各自往下想,武功是怎樣的描寫,從傳統技擊,現實中一拳一式都存在的,一直到金庸那種融入情感或生命意境的(如降龍十八掌之亢龍有悔或不傷心沒威力的黯然銷魂掌),或像古龍從日本劍俠那邊學來的,把現實武打留白而只存意境,如一劍西來對天外飛仙,小說裡只有很美很有意境的名字,是怎樣強怎樣打的從來沒說(這其實是小說部分的技術)。再來是小說的書寫技藝,這說來又更複雜難一語道之,從最基礎的人稱,敘事結構……。寫一部武俠小說,要思考要決定的東西很多。可是我認為最先的最重要(但卻未必是要大聲宣傳的)是俠的定義。

 

我思索多年,包括對過往許多武俠作品的閱讀歸納,以及往自身內在探索的結果,過程很複雜,有些思考過程我在過往電子報也分別說過,簡單說結論就是,我所感動的俠情,我想描寫表現的俠情,是厚道。武(功)藝(術化)的描寫,要依附在俠情之上,小說形式風格,要依附在俠情之上,對俠情的思考展現,是武俠真正動人的核心,雖然妙法不傳,它得藏得深一點,藏在花俏迷人的武打之下,藏在迷人的故事之中,(並不是小看武功設計與小說技藝,這兩者或許才是武俠作家一生要琢磨精進之處,有心卻沒有對應的技藝是會一事無成的,一如我現在狀況)。

 

電影當然是另一種技藝,他呈現的形式和小說不同,小說是純文字載體,電影有影像有聲音也有文字,相關一些可以參考朱天文談電影刺客聶隱娘這篇:電影與人生,都以餘味定輸贏。http://www.storm.mg/lifestyle/56359

 

我還是要解釋一下,有些藝術電影會用很長的鏡頭拍風景或其他,這是有用意的,動作停下來時,是要讓人停下來想事情(或想想就睡著了,其實很自然不用羞愧,誰看霧中風景不睡的呢?),因為電影沒告訴你這麼多明顯的事(看風景有什麼情節呢?雖然其實還是有所謂電影語言,但大師有時有自己意思,未必也照教科書上拍,教科書有時也只是有人整理前人大師的規則而已),「想」其實是人都有的能力,我們人都喜歡看風景吧,去海邊吹吹風,年輕時還有力氣時會到山上看夜景,海邊有啥好看呢?夜景不也就是那樣?去看海去看夜景,不就是用來面對自己,在想事情嗎?為什麼看電影我們就不能像看風景,一定要三秒一爆破,五秒一追逐呢?看藝術片是有門檻,不過有些心法其實說破不值錢,就只是這樣而已。

 

像演員沒表情,人不太有動作,這個我看的時候也有疑問,不過看久也習慣了,其實真實生活中,人的表情本來就不是像好萊塢演員一樣生動精準的(要不所謂演技也就失去價值了),有可能有些人本來就喜怒不形於色,有些人是難過時候笑開心的時候低調,真實生活是這樣的,有些時候是百轉千迴,不是單一純粹的情緒(情緒往往也不是單一純粹),像道姑最後,追殺隱娘,隱娘回手,過一招即退不語,她和隱娘真的沒有啥人倫之情嗎?她真的是要下殺手嗎?她一擊不成,是懷著忿怒,羞愧,還是有點釋然呢?不知道,演員可能有自己想法,可是我們不知道,看不出來,我們得去想去猜,因為沒有什麼清楚強烈容易辨識的表情,方便我們填入自己的想法。大陸老演員是好的,不過有太好演技在這種片子裡未必是好,有時只是那個場合那個時候是可以流露出某些較為單純的情感的,如人人叫好的聶爸,雙眼含淚的說:真不該讓道姑帶走隱娘。或更厲害的聶媽那個端坐不動,臉上似乎有細微的神情變化,但就此為止了,不會出現像梅莉史翠普或鳥人中的艾瑪史東這樣精準逼人的表情表演。

小說靠文字,所以要動用想像的地方比較多,很多東西沒說本來就自然留白,電影沒辦法,所以只好讓演員自己想,面對複雜的人生處境,有時本就百感交集,那要怎樣表情?何況那當下,表情要做給誰看?裡面很多人不看人的啊,像聶隱娘,她不太直視長輩的,甚至不太直視人,這那裡是啥亞斯柏格症,我們生活中真的常沒事直視人的眼睛嗎?

 

劇情其實沒這麼難,很多人說看不懂,是期待錯誤,聶隱娘正因為處處留白,所以觀眾得自己解讀,有時讀出來的東西每個人都會有點不同,因為那是人要拿出點自己的真實內在出來交陪的。

青鸞舞鏡,是一個人沒有同類。每個觀眾可能才是沒有同類的青鸞,電影像鏡子,提供自我觀照。說不懂,可能是知見障,也可能是期待錯了,許多人看到的是鏡子,卻沒想到要看的是鏡中影,自己的影子。

 

我們看的戲多數都比現實人生蠢得多,所以我們老愛罵連續劇低能可是又抱著不放,因為在這樣的戲裡,我們高人一等,我們是那個看穿唯一真相的柯南。

聶隱娘沒這麼難,只不過我們得公平點當它是真的,進入那個情境,代入自己去想,戲不會告訴你太多,你要進來想才行,而不是像柯南一樣是高高在上的局外人。第一遍本來就看不懂的,有時要事後想,要和人討論,甚至要再看一遍才行。(王家衛東邪西毒不需要看兩遍嗎?)

 

一開頭說要說我為什麼感動。結果我花了這麼多字在解釋如何看聶隱娘,其實我不是很懂電影,本來沒啥資格說這些教人家如何看之類的事,不過說這些只是想解釋說我下面那些解讀也只是我個人解讀,有我自己的背景和思考脈絡,我很感動,但我沒有要別人懂的意思,畢竟青鸞舞鏡啊。

 

聶隱娘召喚出我內心最核心的關於武俠的詮釋:厚道。

我還是自己抄一段前幾天寫的。關於我看聶隱娘的感動。(以下有雷,沒看完勿入)

 

1.仁憫

俠同情弱者這事大家說得濫了。田季安是個一心興戰的軍閥,道姑要殺他或許未必是政治立場不同,也可能真的是站在她所認定的天道上。道姑派聶隱娘也就是叫她說要拋下私情(兩人是表兄妹曾經感情很好),聶要殺他或許是符合(某些)正義的(正義從來就不是只有一種)。

聶看他猶有人倫之情(壞軍閥可能還是有親情,也還是個人),而且最後和師傅回答也說,殺了他恐怕更亂。

這顯示其實聶不是只有心軟而已,而是對世界有更大格局的觀照。

另外,田季安要殺他老爸殺她舅舅,聶怎麼解決?聶除了自己挺身保護之外,還救了田季安愛妾瑚姬,點醒田季安,要提防的敵人不是只有她聶隱娘,是他元配(及其代表的軍事勢力)。

做了人情給田季安,田季安應該也不好意思再背後下手對付她老爸和舅舅。

這是政治智慧。

聶隱娘仁憫,有大格局的視野,有處理人情細膩的智慧。這不是大俠,什麼才是大俠。

聶隱娘的故事其實十分簡單,不就是展現了什麼是大俠風範。

只是俠這事被說得太濫,不好意思張揚說這是大俠聶隱娘,何況大俠沒有自己在說的,只說自己是個刺客。

另外我在不知道那邊看到侯導說電影的發想是從妻木夫聰的笑容開始的。我可以想像,妻木夫聰演的那個磨鏡少年,是整部戲中最溫暖最沒有包袱的人,看到有人被活埋就路見不平,也只有他看到受了傷也還若無其事的聶隱娘。

聶隱娘是在重重情感與現實中奮力走出條路,磨鏡少年在故事中身影很淡,可是動人的核心。俠是什麼?仁厚而已。(電影裡對磨鏡少年的特寫非常之少而且短,顯然導演在此是沒有要讓觀眾想太多的,路見不平是大俠啊,這是武俠世界的abc,沒有啥需要解釋的。這麼基礎,可是李安不拍,王家衛也不拍,而徐克是拍得太浮濫,核心要藏起來,留白見餘味,徐克我已經很感動了,七劍我已經念念不忘,要怎麼說我看完聶隱娘呢?)

 

2. 生活在他方

那些讓人睡著的風景,應該都是有意義的。但就算拋開這些不去想也沒關係(那些本來就是給知道的人看的),對我這種對電影語言其實不是很熟悉的觀眾來說,這些風景也真是太美。

但鄉村平民的生活細節/宮廷裡的雕琢華麗,那些都不是現代生活。

宮廷不吸引我,鄉村山野讓我念念不忘。

對我生命裡稍稍有點算有實務體會的是起火燒灶,我家小時候是有口燒柴大灶的,那是對於某種古代/素樸生活的想像。會喜歡武俠有時不就是對這種素樸的生活有些嚮往。

所以我到電影終末,看著聶隱娘一行越走越遠,我知道電影要結束了,我依依不捨,我還想多看一點。(接下來沒關係啊我願意看你們沿途無事旅行到新羅國,吃飯喝水打營起灶......洗澡沒關係我知道古人等閒不洗澡的,片頭洗過了。)

武俠是類型中比較排斥現代生活的,因為美好的生活,都在他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llb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